五、改革创新 发展壮大(1994-2009)
发布时间:2014-12-03

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掀起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同年召开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华大地洋溢着激情与梦想、充满着变革与创新。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科学出版社经营上一度出现困难,加快改革进程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

1994年是建社40周年。为了推动出版社的改革,该年12月,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视察科学出版社,在全体干部大会上指示:要走企业化道路,通过改革与调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路甬祥院长代表中国科学院要求出版社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路甬祥视察科学社1994.jpg

1994年12月,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视察科学出版社

为了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科学出版社完成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的身份转变, 实现了从单纯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型的重大转变。以汪继祥为社长的新一届社领导班子,适时加快了改革步伐,调整了出版社发展战略:在保持“三高”特色和“三严”作风的基础上,确定以改革为动力,以结构性调整为主要手段,以转换机制为中心,以提高双效益为目的,以全员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要措施,采取“超常规发展”的举措,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从1996年的“爬坡”,到1997年的“上台阶”,再到1998年的“全面突破”,科学出版社成为产值、销售收入、销售码洋、资产总额过亿元的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出版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做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1999年,科学出版社提出“二次创业”的目标,并把办社方针确定为“立足科技,面向教育,多种媒体,综合经营”,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了精细化管理、产品销售和职能管理等十大分类战略。2003 年再一次调整发展战略,科学出版社和龙门书局两个品牌同时经营。

1995-2004年是科学出版社抓住改革机遇、规模效益高速增长的十年。十年间,科学出版社书刊品种、总产值、销售额和利润等指标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为增强,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术型出版社实现两个效益高度统一的道路。到2004年,科学出版社综合竞争能力在全国科技出版社中的排名已由1995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1位。

社庆50周年作者颁奖.jpg

在建社50周年庆祝大会上,科学出版社举办了优秀作者颁奖仪式,
向为出版社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作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2004年,科学出版社举办了隆重的建社50周年社庆活动。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出版结构,是这一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特点,也成为提升经营水平的主要抓手。在认真梳理当前出版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图书市场的变化,科学出版社提出了“三点战略”,将出版的图书分成三类:A类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高精尖图书,是传统优势领域,是制高点;B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实用技术、普及类图书,是生长点;C类主要指教材教辅类图书,是利润增长点。“三点战略”就是要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领域、保持学术出版制高点的同时,积极拓展工程技术出版领域,大力发展教材教辅,着力提升经营效益。

“三点战略”是对“立足科技,面向教育”的办社方针的贯彻落实,奠定了科学出版社以科学(S) 、技术(T)、医学(M)、教育(E)为主要领域的出版格局, 也丰富了出版社“三高”传统的内涵。不是只有学术著作才有“三高”特色,实用技术、教材教辅类图书也同样在其领域内有着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

历史证明,在纯粹学术出版比较困难的时期,“三点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教材教辅类图书的出版,使科学出版社抓住了出版产业扩张的历史机遇,迅速扭转了经营困难的局面,对经营规模扩张和经济效益提升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龙门书局的异军突起便是一个显著的成果。龙门书局自1993年恢复以来,主要出版文教类图书,《名师启迪》、《金钥匙》、《三点一测》等系列丛书得到了市场认可。经过多年的精心策划、经营、创新,龙门书局从小到大,由弱变强,1999年被誉为教辅界的“ 三架马车” 之一, 成为教辅出版的著名品牌。2003年,在与“ 非典”的抗争中,龙门书局顽强拼搏,当年出版品种达2000多种,产值达到6.5亿元,盈利也达到历史最高点,创造了龙门书局的第一个巅峰。龙门书局的发展,为全社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为转型发展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另一个显著成果是高等教育出版规模的扩大。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大学扩招为高等教育出版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科学出版社结合自身优势,搭上了高等教育出版迅速增长的快车,出版了一大批适合市场需要的有特色、有水平、有层次的精品化教材,基本上完成了在相关专业和学科上的布局,在理工类教材市场上确立了稳定的地位,基本实现了科学品牌在高等教育出版领域的有效延伸。到2004年,大中专教材经营额的比重已占社本部的50%以上。

医学、考古等板块的迅速发展壮大,也是扩大出版领域的重要成果。医学出版着力开发《现代临床医学丛书》、《现代临床影像学丛书》等临床类图书,以及外科学、诊断学等系列应用性图书。在考古学方面,编辑力量和出书规模不断壮大,几乎占据了我国文物考古类图书出版的半壁江山,科学出版社已经是国内影响最大的文物考古类专业出版机构之一。

学术出版是科学出版社的传统优势所在,也是品牌的基础。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科研投入持续增长,科技成果大幅增加,学术出版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加之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学术出版的内外部环境都有显著改善,学术出版品种和规模不断增长, 1999年突破300种,2002年已经突破500种,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约50%落户科学出版社。这一时期出版的优秀图书有《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中国人文地理丛书》、《“863”生物高技术丛书》等。另外,《郭沫若全集·考古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等大型丛书经过几代编辑的努力,也宣告完成。其中,《中国植物志》凡80卷,126册,编撰和出版工作跨越了半个世纪,2004年终于全部出版完成, 随后被两院院士列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以“专业化、系列化、精品化”为指导思想,科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不断壮大,经营效益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双效益的统一。

以重大出版工程为抓手、形成重大图书出版工程群既是科学出版社的品牌战略,也是出版社综合实力的体现。“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科学出版社入选54项,入选数量在全国科技出版社中居于首位。其中,《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由钱伟长院士任总主编,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于2007年获得首届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由路甬祥院士任总主编,为国家科学发展提供了高端权威咨询,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

《总纲》定稿会650.jpg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定稿会作者、编者合影

此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科学出版社也有789项入选。

在学术期刊方面,目前科学出版社每年出版学术期刊约200种,占全国学术期刊的4%。其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简称“两刊”)是我国学术期刊的代表性刊物。针对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变化和国际学术期刊的竞争,作为中国科学院学术期刊改革试点单位的“两刊”按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改革方案,大力推进管理体制、院士平台办刊、出版单位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对于专业出版的发展以及品牌的形成,获国家级奖项是一个重要体现。科学出版社在国内书刊获奖方面一直名列前茅。图书方面,1995-2007年,共有163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图书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种,“国家图书奖”13种,“中国图书奖”6种,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39种。期刊方面,1998-2004年,科学出版社期刊共有73种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14种获“国家期刊奖”,10种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称号,占全国获奖期刊总数的33%。期刊的获奖种数和获奖等级均居全国之冠。2005年,国家对文化领域国家级评奖进行了规范整合。随后,在2007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评选中,科学出版社再获佳绩,共获得图书奖2项、图书奖提名奖1项等6项,并被评为“先进出版单位”,获奖数量和分量稳居全国科技出版社之首。

出版政府奖我社获奖代表.jpg

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科学出版社获奖代表合影

近年来,随着出版领域的扩大,国内销售网点发展也突飞猛进,形成了主辅渠道三级发行网络,为经营运行提供了保障。

配合出版结构调整,科学出版社对数十年不变的“编辑室”组织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996年,科学出版中心、医学出版中心等出版中心相继成立,到2000年形成了五大中心加龙门书局的组织结构(2013年初根据发展需要,将出版中心调整成分社为竞争单元的发展模式)。

“三点战略”的实施,使科学出版社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扩大了自我调整空间。2004年,教辅图书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但科学出版社的学术著作和大中专教材出版延续了近几年的良好发展势头,收入利润首次超过了龙门书局,有效化解了经营风险。经过三年的调整,2007年龙门书局走出困境,重新焕发生机。

一手抓经营,一手抓改革,改革、发展互相促进,是科学出版社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特点。在中国科学院的推动下,为了“争取先机”,2000年6月,以科学出版社为核心企业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正式成立,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改革试点单位。成立之初,集团是一个法人联合体,成员单位包括科学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北京中科进出口公司等。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成立大会550.jpg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成立大会

集团成立后,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定位:立足科技,面向教育,面向未来,用市场化手段实现知识创新成果的归纳整理、传播转移、普及提高,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学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为科技成果国际交流服务,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经过十年的努力把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办成以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为主要领域的高水平、综合性、国际化的媒体集团,成为集图书、期刊、文献信息服务、进出口、印刷为一体的中国科技出版旗舰。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2003年6月,中央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确定在9个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进行试点,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被列为首批试点单位。集团和科学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加速。2005年6月,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商注册;2007年4月,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商注册,集团改革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在2008年4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上,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作为受表彰的33家“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之一,受邀在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在体制改革基础上,科学出版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竞争需求的内部运行机制,充分释放了改革能量,出版业务取得了较快增长。2007年科学出版社共出版图书7000多种,书刊产值10.3亿多元,书刊销售实洋突破4亿元,总资产7.2亿多元。通过改革试点,集团和科学出版社在核心竞争力、出版品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展显著,为未来做强做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Springer合作签约.jpg1995年以来,根据总体发展战略,科学出版社加强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拓和利用,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采取了“引进带输出”的合作策略,建立“走出去”长效机制,取得丰硕成果。在以往对外合作的基础上,出版社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外科技出版现状的跟踪研究和版权贸易,开展了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构建了新的国际战略伙伴合作格局。合作机构从原来的几十家发展到2004年的200多家。2001年科学出版社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图书版权贸易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科学出版社每年向欧美国家输出优秀科技图书200多项,输出数量居全国第二、科技出版社之首;在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科学出版社有114项图书得到政府资助。此外,包括《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两刊在内的31种英文版科技期刊也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取得良好效果。2007年集团被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四部委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新员工培训.jpg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为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出版社重视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年轻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系统进行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建立起“社—出版中心—分社带培导师制”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职业训练与文化传统教育并重;在人才使用上,坚持在赛马中识马,大胆使用和提拔一大批年轻骨干到重要业务岗位,例如,早在2000年,科学出版社即率先根据板块特色选拔任命了18位首席策划;实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促进了员工队伍的创新力、执行力和战斗力。通过上述措施,科学出版社顺利实现人才代际交接,拥有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市场意识强、专业素养高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科学出版社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建成了一个具有很强经济实力的现代文化企业,经营规模跃居前列,品牌影响不断提升,战略管理形成特色,体制机制实现突破,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国际合作蒸蒸日上,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已经成为出版改革的排头兵,牢牢占据着科技出版“领头羊”的位置。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6940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22号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邮编:100717 Email:webmaster@mail.sciencep.com

网力在线 技术支持